《郑传寅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武汉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0-09-29

《郑传寅文集》出版座谈会(摄影:方正毅)《郑传寅文集》出版座谈会(摄影:方正毅)

   

925日上午,《郑传寅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人文馆艺术学院举办。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菊生、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院院长方卿、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丽萍、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尹志勇、湖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姚梅,以及陈美兰、沈虹光、陈文新、周百义、晏妮、朱伟明、单波、彭万荣、黄献文、程芸、明道树、汪余礼、方志平、黄蓓、易栋等专家和作者郑传寅共同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康志刚先生主持。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壮海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回顾了郑传寅教授历年来的教学成果。他表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郑教授对中外戏剧的研究已有40年,先后推出的《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中国戏曲文化概论》《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欧洲戏剧史》著作还影响了欧洲戏剧和周边国家。正是有了郑传寅教授多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让戏剧戏曲研究乃至艺术研究绽放出新的光辉,也才有了今天这部戏剧戏曲研究上的硕果《郑传寅文集》。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菊生在致辞中表示,长江文艺出版社作为长江传媒旗下的品牌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具有学术文化价值的社科和文艺类图书,这次《郑传寅文集》的隆重出版,是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又一重磅力作。他强调,这套文集是郑传寅教授多年来的戏曲及民俗研究的成果,为我们展现了戏曲文化无比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底蕴,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和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丽萍表示:《郑传寅文集》的出版既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的喜事,也是湖北学界的大事。郑教授作为艺术学院的首任领导,他的事业情怀、学术追求和文化传承,奠定了艺术学院勇于接受挑战,敢于迎难而上的奋斗底色,给艺术学院注入了灵魂和气质。

 

《郑传寅文集》揭幕仪式(摄影:方正毅)

 

在揭幕仪式上,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壮海,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菊生,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美兰与郑传寅教授共同为《郑传寅文集》揭幕,之后各位专家就郑传寅及《郑传寅文集》的戏曲文学成果展开讨论。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美兰认为,郑传寅教授给自己触动最大的是,郑教授的著作中多处涉及戏曲虚拟性、时空观等问题,且擅长从中国本土文化、宇宙观等维度阐释戏曲,使读者不仅了解戏曲的特点,而且知道这些特点的成因。

湖北省文联原主席、湖北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剧作家沈虹光说:“好的理论不是格外的高高在上,是人们心中有的非常朴素和寻常的道理,智者的点拨会让人们更清醒,感谢郑教授的教诲,35年前郑教授带我们入门,如今《郑传寅文集》可以让我们慢慢体会书中的内涵,丰富精神生活,享受阅读的快乐,相信这套文集会受到戏剧家的欢迎,让我们的戏剧事业深深受益。”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文新指出,最近30多年的戏曲研究,戏曲文化学是这个领域的一条非常有影响的主线和领域,而它的领军人物就是郑教授,郑教授在戏曲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著作,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编辑、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周百义,他作为郑传寅教授的学生同时也是出版界的代表,表达了对《郑传寅文集》出版的兴奋之情,他感慨地说,郑教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专心研究戏曲,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郑教授在学术上的耕耘,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他从传统文化和民众心理的角度,分析戏剧的研究发展和演变,以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来审视、观照戏曲,又独特地从宗教活动方面发掘戏曲的文化内涵,这些研究路径也值得我们认真研讨和吸取。

湖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晏妮深情地说:“拿到这套《郑传寅文集》就如同见到了郑教授本人,非常贴心温暖。这套书让人爱不释手,想很快把它读完。”她认为,郑传寅既是一个关心青年成长的长者,也是一个具有治学热情、独立精神和韧性的学者。郑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几十年在戏曲领域的深耕,才有了今天这套极具学术价值的文集。

湖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晏妮深情地说:“拿到这套《郑传寅文集》就如同见到了郑教授本人,非常贴心温暖。这套书让人爱不释手,想很快把它读完。”她认为,郑传寅既是一个关心青年成长的长者,也是一个具有治学热情、独立精神和韧性的学者。郑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几十年在戏曲领域的深耕,才有了今天这套极具学术价值的文集。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单波指出,《郑传寅文集》中给自己带来的最具启发的东西,一个是地方戏曲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另外一个是京剧的历程推进。包括京剧的历程梳理得也非常清晰,他也提出,戏曲研究要将视角真正落实到中国历史的层面,考虑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多元文化交流,这是郑教授的文集里面所蕴含的有启发意义的东西。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万荣说:“郑教授在戏剧领域里是学贯古今,精通中西的人,能看到他深厚的学养,绝少人云亦云,得益于他的独立思考、冷静判断和探索的精神。总之全局思维是他的本,辩证思维是他的根,比较思维是他的法,创新思维是他的魂,阅读郑教授的著作,总能发现他在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探索,在历史的对话中,他会提出他的新见,这是作为一个学者最宝贵的地方。”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黄献文说:“郑教授是我们学院的缔造者,是学科的设计师。我们一起亲身经历了从艺术系到艺术学院的发展历程,想起来都很温暖。”他强调,正是因为郑教授对后辈学生的无私帮助与奉献精神,才有了艺术学院今天的发展。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程芸结合自身的经历,深情地回忆到:“我是郑教授的第一个硕士生,郑教授牵着我走了很多的第一步,推着我走了以后的很多步,尤其是很多关键的步伐。郑教授是恩师、是父亲,也是朋友,我是怀着崇拜的心参加郑教授的座谈会。在以郑教授为代表的这一批优秀学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谦虚,一种自信,它需要我们去进一步阐释和发扬。”

湖北省特级教师、阳新一中校长明道树先生作为郑传寅先生母校的校长,在现场讲述了郑传寅先生少时的求学经历和他给阳新一中历代师生们留下的榜样作用。同时,他又以一位教育者的身份,表示将把郑传寅教授的研究成果带到到中小学生教育课堂当中去,使得更多的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汪余礼从专业角度盛赞《郑传寅文集》是戏曲与文化融合的创举。他具体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戏曲、立体层次渐深解释、东西方对比的宏阔视野三个方面,阐述了郑传寅戏曲研究的创新之处。他认为,郑传寅先生的戏曲研究契合了现代戏曲研究的需要,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研究范式。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方志平深情阐述了他对《郑传寅文集》的感想:“澄清争议、敬畏讲台;安居乐业、钻研学术;全心全意、乐意奉献;一心一意、澄清做人。”他用这四句话点出了郑传寅先生做人和做研究的态度,以及先生对无数后辈立起的为人为文的标杆。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黄蓓,结合自身追随郑传寅教授求学的亲身经历谈到了对郑教授学术研究的特点和体会。她说,郑教授的学术研究有会通综合和严谨考证相结合的特点,在时间上,从古至今都深有研究,从横向来看,涉及到戏曲史、戏曲理论、西方戏剧、东方戏剧等多个方面。强烈的怀疑和创新精神、鲜明的观点和独立的学术性格、严谨的治学态度等,作为郑教授的学生,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样作为郑传寅教授的学生,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易栋在谈到郑教授的系列论文时感慨,从九十年代末发表的《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和《戏曲的现代性历程》到近期发表的有关梅兰芳表演体系的论文,彰显了郑教授审慎创新的当代戏曲建设观,受郑教授的影响,选修中国戏曲文化的学生超过三万名,参加戏曲活动的人数超过三十万人次,珞珈山戏曲进校园离不开郑教授的多年努力。

《郑传寅文集》的作者,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艺术学院教授郑传寅对在场领导和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表达了自己深深的谢意。他感慨道,这套书走过了喜悦、焦虑、痛苦兼有的20多年岁月,如今这套文集的出版对其个人而言,既是鼓励也是动力。郑教授表示,在有生之年他将在科研上继续奋斗,努力有所作为。

 

在会议最后,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尹志勇在答谢辞中表示,《郑传寅文集》是一套具备很高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优秀作品。郑教授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学者的宽容、理解、善良和同情,我们年轻人应该发扬和传承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有信心,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我们都应该葆有人性之光。

 

长江文艺出版社康志刚先生主持座谈会

 

整个座谈会历时三个小时,各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对《郑传寅文集》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郑传寅文集》是戏曲民俗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是一部高水平的研究论著,其出版是戏曲史上意义重大的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