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表达,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吴欣歆作品阅读分享会在北京市首都图书馆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09-06

  9月2日下午2点,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和首都图书馆共同主办的《教育写作指南:语文教师的学术表达》阅读分享会圆满举行。人大附中分校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孙明老师,北京市第五中学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徐淳老师,河南省实验中学刘晓倩老师,和本书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欣歆教授,展开了一场有关“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写作”的精彩对谈,并与读者分享了自身的阅读感悟。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康志刚等人也出席了分享会。

活动现场

  活动开始,康志刚代表出版方进行了致辞,高度评价了《教育写作指南:语文教师的学术表达》给教育工作者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他提到,在日常的教师发展案例中,是否“能写作,常写作,会写作”往往成为名师和普通教师的分水岭,在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的过程中,写作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将日常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或者说日常教学生活化表达进行转化成系统的、规范的学术表达,是广大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教育写作指南》更好地、更广地向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一系列的、可操作的教育写作范式,具有极强的实际价值。”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康志刚

 

学术表达背后隐藏的专业成长路径规划

吴欣歆教授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划”进行了发言。吴教授认为,教师的学术表达背后蕴藏的一个大的命题其实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通过专业阅读、专业研究、落笔沉淀、学术表达,最终“理智地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吴欣歆

教师要按照合理的方法做长期的专业阅读。教师在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抽取每位作者的主要的观点以及形成主要观点的基本路径和思想方法来弥补自己思考的不足,从而引领自己在这个方面的思考。

教师要选准问题做深入而长久的研究。研究中一个问题的解决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循环下去,老师们就在专业研究的过程当中,积累了更多的专业经验和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和经验,能够不断的开阔教师专业研究的路径。

教师要学会将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进行学术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那些优秀的教师会不断追问“新手在进行这些写作时的特点是什么,成熟教师在进行这些写作时的特点是什么,我在什么层次,应该如何去改进?”,不断发现自己在教育写作中的问题,并调整自己的写作内容、写作表达,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模仿—完成—创新”的写作路径。“如果老师们能够有序地解决写作过程中发现的理论上、实践上的关键问题,并不断要求自己向前探索,尊重规律,看清自己,那么教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好的专业成长。”

    吴欣歆教授表示,《教育写作指南》中包含了教师生活中最常见的五种教育写作类型,五种不同的写作类型的路径梳理其实和专业进阶密切相关。

 

《教育写作指南》能够带来的帮助

徐淳、孙明、刘晓倩三位教师分享了自己对《教育写作指南:语文教师的学术表达》的阅读感受。

北京市第五中学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徐淳老师认为,不同阶段、不同诉求的老师都可以读这本书从这本书获得的内容是不同的。

“青年教师可以重点研读‘教学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两章。‘文本解读’一章给青年教师提出非常专业的文本速读、文献阅读、教材研读和学情调研的指导,‘教学设计’一章能帮青年教师厘清教学设计中常用的概念内涵以及教学设计类文章达到发表水平应关注的四个方面:设计理念的先进性、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教学过程评价与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资源使用的合理性。

“骨干教师应该重点研读‘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这两章,这可以帮助骨干教师成为创造型教师,将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自觉的认识与探索,用学术话语及研究逻辑逻辑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公共的专业知识,启发更多的教师用批判思维的态度面对自己熟悉的教学场景。

“知名教师可以重点研读‘课题研究报告’这一章,本章选取课题研究报告章的四个节点,系统规范的为教师的课程研究报告撰写助力续航。”

徐淳老师进行发言

人大附中分校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孙明老师说道:“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有一种向上的追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方法,而方法的不足有时会造成错误的认知,阻碍发展。”在读完这本书后,孙老师觉得这本书中不仅仅有很实用的教育写作中学术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她还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深深地关切和尊重。

孙明老师进行发言

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刘倩晓老师结合自己在教育写作的实际经历肯定了《教育写作指南》这本书对她的影响。这本书如同一位细致入微的老师,帮助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写作的瓶颈期,解决了她在文章投稿上的很多“疑难杂症”。“看完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我原来写的东西非常浅显;我才知道,在教育写作里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写。”

刘晓倩老师进行发言

 

学术表达对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价值

学术表达,对教师的进阶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价值,就算是顶级名师,他的成果也需要用专业的方法进行梳理,才能让其发挥更为广阔的影响力。

吴欣歆教授在听完三位老师的分享后追问:“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学术表达对你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价值,你会选择哪几个词?”

活动现场图

徐淳老师提到了“提炼”与“觉醒”。他认为,教师在进行学术表达的过程中,能够将他在日常所做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零碎的东西进行提炼,在不断地修改提炼后,他觉醒了,知道了教育写作中如何进行表达是正确的、规范的,原来“不成章”的东西,最后都慢慢变成了一些有助于自己、他人成长的宝贵的资源财富。

孙明老师提到“学习”与“钥匙”。她认为,老师们要把自己的想法置于一个公共的学术表达空间,共同理性探讨,不闭门造车,这样思考的结果才有意义。而要将自己的想法从私人领域清楚地呈现到公共学术表达空间,势必要不断地学习如何进行学术表达,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一道“不断地储备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大门又被开启了,这些知识在经过淬炼后又再次成为了自己的表达工具,这些工具也能让自己的想法更坚实。

刘晓倩老师提到了“反思”与“编织”。她认为,偶然的表达与成规律的表达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通过自我放逐式的写作,她能够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量的不足,但是通过规范、系统地写作,她能够在这些不足中看到自己现如今达到了什么样的层次,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应该去走往哪个方向规划,形成一种思路清晰的反思。“学术表达中的规范与方法就像教育写作中的一把‘梭子’,能让你有条不紊地编织出自己想要呈现的对于文本、教学设计、研究、职业理解。”

活动现场图

分享会的最后,吴教授和三位嘉宾老师与台下的听众、读者朋友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互动者为不同层次甚至是不同地域的一线教师,有的教师提出了自己整体职业规划上的困惑,有的教师提出了自己在教育写作上的困难,有的教师则提出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上遇到的问题,吴教授用耐心且极富逻辑的语言解答了他们的疑问。

听众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