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长江文艺出版社 雷蕾
3月25日晚七点,在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118报告厅,半导体行业观察者、资深科技记者马克·海金克为师生带来主题为“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ASML及其成功之道”的报告。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唐明教授主持。
马克·海金克来自荷兰,他从内部追随ASML(阿斯麦)多年,在全球范围内对ASML及其合作伙伴的高管做了300余次深度采访并集结成本书。书中,他以调查记者的敏锐视角和老道文笔,将大量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串联起来,首度披露ASML四十年创立发展的崛起之路。《芯片制造:光刻巨头ASML传奇之路》于2023年10月在荷兰首版,荣登荷兰亚马逊榜首。长江文艺出版社独家引进了本书的简体中文版权并于2025年3月出版发行。
《芯片制造:光刻巨头ASML传奇之路》
首先唐明教授向全院师生介绍了马克·海金克以及他的新书。他表示虽然 ASML 的故事始于荷兰,但它的成功是全球杰出人才包括中国的技术人才密切合作的结果,只有通过这种合作,我们才能解决最具挑战性的技术问题,中国的科技创新也与ASML光刻机制造的芯片紧密相连。唐明教授还表示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与ASML颇有渊源。ASML不仅在光电学院设立了奖学金,2024年光电学院、未来技术学院还联合ASML开设了“集成电路光刻技术基础”课程。本书的中文版译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许明武教授,他的译文流畅简洁、曲尽其妙,让中国读者能清晰透彻地了解ASML的四十年发展历程。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书记 唐明教授
随后,马克·海金克从ASML的技术与市场地位、企业文化特色、所面临的全球化市场挑战、创新与合作模式、未来展望五个方面出发,做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讲。作为一家诞生于荷兰宁静小镇的欧洲小厂,ASML不断挑战技术极限,用四十年时间缔造其科技帝国,成为全球光刻机龙头企业。ASML一直专注于生产光刻机,这是制造芯片所需的最关键设备,被比喻为“面包店中的烤箱”。马克首先向大家介绍了ASML的起源,这家公司初创于1980年代,诞生于飞利浦的实验室,最初仅有40名员工。ASML发展之初遇到过许多技术难题,但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关键的科技公司之一,已在全球16个国家包括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有43000名员工(截至2024年)。
ASML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马克表示,其成功之道的根源是专注力,在ASML,“专注”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其企业文化中,使它有可能制造出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他分享了自己在ASML内部工厂里拍到的珍贵照片及有趣经历,进入ASML工厂时他需要穿上特殊的洁净服,因为ASML工厂里的每一粒灰尘都可能对世界另一端的芯片制造过程产生巨大影响。ASML的专注和严谨的态度令他惊叹不已。
马克·海金克(Marc Hijink)
在谈到ASML的企业文化时,马克将其归结为五点,一是牛仔精神,即挑战性文化:直接、坦率的沟通风格,直言不讳,不惧冲突,注重效率而非层级制度;二是工程师引领:关注技术,追求持续性的技术改进;三是全球视野:认为技术无边界,追求全球范围内最优的技术发展;四是生态系统思维:将供应商和客户视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五是模块化思维:ASML将75%的组件外包给供应商,像"乐高积木"一样组装复杂设备。
作为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关键企业,ASML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而且更巨大的挑战即将到来。由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十年,全球对先进芯片的需求将倍增,ASML也在为下一个大飞跃做准备,ASML的故事还将继续。在这样的全球市场环境下,ASML的故事告诉我们,技术创新往往超越国界,需要全球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活动现场
随后,唐明教授对马克的演讲做了总结。最后,马克与光电学院的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互动,包括提问环节和签名赠书环节。